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机构 > 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 > 乡村文化指导
【第三批全国村级“文明乡风建设”典型案例】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三封寺镇莲花堰村:文明乡风点染美丽乡村新色彩
莲花堰村坐落于洞庭湖畔,地处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三封寺镇东北部,下设27个村民小组,共1080户、4108人。
一、把方向、抓关键,乡风文明激活新动能
一是坚定党建“主心骨”。党员干部带头干。把带头革除陋习、推动移风易俗作为合格党员重要标准,组织党员干部带头学习家风家训、遵纪守法、文明节俭办事,将考核结果在“红黄榜”公示,树立示范榜样。先进模范带动干。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创建和“孝子、孝媳、好媳妇、好婆婆”等道德模范的评选活动,设立善行义举榜,教育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改陋习、树新风活动。组织开展弘扬“好家风好家训”主题活动,引导村民传家训、立家规、扬家风,让好家风支撑好村风好民风。营造氛围大家干。发放《人情新风倡议书》《移风易俗工作指导手册》,通过村村响、宣传车、快板说唱、文艺宣传队巡演等形式,教育群众转变观念,自觉革除陈规陋习、主动践行文明新风。二是抓好三只“战斗队”。建强“两委”班子队伍。通过经常性学习培训,不断提升村“两委”干部综合素质,转变工作作风。培优自治协会队伍。以红白喜事理事会为载体,推进移风易俗;以生态环境保护协会为载体,打造生态宜居好环境;以人才振兴议事会为载体,进行捐资助学。壮大志愿者队伍。组建“文明莲花堰”巾帼志愿服务总队,下设3支分队,注册志愿者85人,常态化开展“学习强国来比拼”“垃圾分类我先行”等志愿服务项目。三是凸显群众“主力军”。坚持群事群议,在各村组设置村民议事点,定期组织村民开展民主议事,由发起人提出议事事项,全组村民共同协商解决,以群众智慧、群众力量解决群众问题。坚持乡贤赋能,组织召开专题座谈会,推选老干部、老党员、老教师等德高望重、热心服务、办事公道的“五老”人员以及乡贤人士任协会会长和理事,画出推动文明乡风建设最大“同心圆”。
二、夯基础、强保障,乡风文明构建新机制
一是建规立约,把住“硬杠杠”。立约,改变“老规矩”。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制订《村规民约》,将反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、铺张浪费,禁止乱砍滥伐、焚烧秸秆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。传约,替代“老观念”。通过村民代表会、屋场院子会等广泛动员,积极向群众宣传文明乡风建设规定,引导群众移风易俗。践约,破除“老传统”。切实发挥“三会”作用,一旦有事发生,涉事人员须告知包片理事,包片理事在登记后及时报知相关协会共同研究,依照章程规定解决问题,发挥《村规民约》作用。二是量化积分,算清“贡献账”。设立“积分超市”,通过“表现换积分,积分兑奖励”,让良俗善行“有分值”、村规民约“有价值”、文明乡风“可增值”。以户为单位,免费发放积分卡,实行一户一卡,每卡基础分为100分,以村里总投入和村民总积分量化分值。建立5大类25小项评价标准,形成文明乡风评价体系。将积分评定与阶段工作相结合,为主动参与疫情防控、环境整治、义务劳动、禁捕退捕等工作的村民单独加分,以此推动阶段性工作落实。将积分奖励与村民的日常表现联系起来,实行随时申报、加减结合原则,通过记录村民的孝行善举等行为,给予不同的积分奖励,超市有20余种日用品可供兑换。三是评星挂牌,激发“荣誉感”。深入开展“星级家庭”评选活动,把村规民约、移风易俗、人居环境等内容融入评比标准,由高到低评出五星至一星家庭,全部挂牌上墙,形成互相竞争、比拼赶超的浓厚氛围。目前,全村“五星家庭”占比达98%以上,一些未评上五星的家庭主动整改问题,申请重新验收。通过评星挂牌“面子”的激励,实现了文明乡风“里子”的提升。
三、转思维、突亮点,乡风文明彰显新内涵
一是关爱母亲,让家风“树起来”。打造母亲素质提升工程,为村内母亲建立档案,做到“因户施策、因人施教”。举办“母亲课堂”,开设女性保健、饮食健康、形体训练、礼仪培训、传统手工制作等方面专业课程,《妈妈如何培育好家风?》《女人家的厅堂与厨房》等精品课程广受喜爱;成立活力广场舞队、秀美旗袍队、同心合唱队等民间文艺团队,聘请相关老师辅导教艺。实施“母亲陪奖”计划,子女如有升学、参军、立功授奖等情况,按规定对其母亲进行专项奖励。连续3年举办莲花堰村“三八妇女节”,形成了莲花堰“妇女节”品牌。特别是和岳阳市旗袍协会共同举办的“旗袍秀乡村 醉美莲花堰”旗袍秀活动,得到了“人民网”“新华网”“新湖南”等多家网络媒体的报道。二是讲好故事,让村风“清起来”。创新工作方法,搭建畅通民意新平台,建立“文明故事会”机制。在优秀党员、和美家庭、爱卫先进、优秀志愿者等评选时,召开群众大会,让大家上台讲故事,通过“讲自己、荐他人、投票选”,公开摆出参评依据,最后投票决定。实施以来,真正做到了身边人说身边事,群众模范群众推,挖掘出不少打动人心的好故事,得到村民一致认可。三是传承乡愁,让民风“和起来”。追忆乡愁,邀请文史功底深厚的老专家到村考察历史名胜、人文传说,形成生动翔实的地名故事。唤起乡愁,联系摄影家协会采点拍摄,将秀美风光、红色遗址、独特乡俗、靓丽屋场定格下来,并制成宣传册页发放。抒发乡愁,发动乡友乡贤开展文学创作,展现拳拳赤子心,殷殷桑梓情。《莲花堰在哪里》《七女峰:带你走近70年前的血战》等作品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。现在,提起莲花堰,在村群众洋溢自豪之情,在外游子泛起思乡之意,乡愁锁住了,人心也归拢了。